建国60年来,特别是历经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发展,造纸产业实现了由小变大、从弱到强、从传统到现代、从国内到国际的历史跨越,走上了先进制造业的行列—— “应对和解决金融危机,还是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日前在曲阜发表“金融危机和当前经济形势”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对外竞争中的优势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龙永图认为,中国必须打造先进制造业。什么是先进?一是要就业优先,二是要环境友好。“我们不能把造纸、水泥等一股脑地归入污染产业,我的观点是没有污染的产业,只有污染的技术、污染的管理和体制。” 龙永图的观点与集团董事长李建华的观点不谋而合。李建华董事长在参加今年的全国“两会”时也谈到了同样的话题,他认为,“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眼光看待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落后产业,也不代表不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作为在造纸业奋斗了三十余年的行业领袖人物,李建华指出,“建国60年来,特别是历经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造纸实现了由小变大、从弱变强、从传统到现代、从国内走向国际的历史跨越,开始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尤其是最近十年时间,国内造纸企业借巨额投资完成豪华转身,先后增上了近30条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纸机生产线,造纸总产量翻了一番。 什么是先进制造业?以造纸为例,与传统造纸业相比,先进制造业有下列特点:工业生产自动化,过程控制智能化,设备操作数字化,工艺流程紧密化,拳头产品规模化,生产过程绿色化,产品经营全球化,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目前全国大型规模造纸企业,如华泰等已基本具备上述特点。自“九五”特别是“十五”以来,先进制造技术在造纸产业的普及应用,已彻底改变了我国造纸的地位和形象,造纸流水线各岗位几乎全部成为高技能的技术密集型工作。 80年代以前,传统造纸企业给人普遍的印象是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车间里到处是跑冒滴漏、酷热难耐;90年代造纸和环保技术得到发展,部分工段采用电脑操作,现场干净整洁,有了很大改善;而今天,工人坐在空调操作间,动一动鼠标即可完成对纸机的一切生产过程操作,不仅闻不到一丝异味,而且安全、环保、整洁,完全可以和食品车间相媲美。 从劳动生产率来看,造纸也是增长最快的制造业之一。80年代前5000吨的年产量,至少需要500人,90年代达到10万吨年产能,人员3000余人,而今天一条生产线年产量40万吨,却仅需要400人,是过去同等产量用人的三十分之一。 从纸机运行速度看,80年代前,一台纸机的运行车速每分钟仅30-50米,90年代达到了每分钟200-300米,今天纸机运行车速最快的已经达到每分钟2000米以上,与传统造纸相比高达上百倍。 从生产装备、质量档次和创新技术来看,80年代以前还是半机械时代,产品质量档次差,产品主要以中低档为主,高档纸全部依赖进口;90年代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装备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产品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国外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今天在我国华泰集团已经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同一平台新概念纸机,研究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世界最轻”新闻纸,产品质量完全替代进口,走向世界,彻底结束了我国高档新闻纸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世界造纸看中国”。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过去一直被发达国家远远抛在了身后,而今天,中国纸业正以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力、日益强大的竞争力影响着世界纸业的步伐,再次成为世界纸业瞩目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