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潜运动——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在市场环境较好的时候,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差距表现为赚钱的多与少,而在巨大的危机压力面前,经营管理水平高与低,决定了企业的生与死。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华泰在全集团强化“严、细、深”的管理理念,向管理要效益,靠创效提工资,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挖潜增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严”就是严格考核约束,实行计划管理机制,岗岗有标准,人人有指标,事事有人做,人人受监督。去年以来,集团就制订了“创新”、“攻关”、“节约”、“监督”、“把关”、“堵漏”、“谈判”、“拒贿”、“建议”等九大创效指标,对每个岗位员工进行九项考核和奖励激励,调动全集团职工的力量全方位挖潜增效,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据统计,08年以来,公司领导干部廉洁拒贿物品价值达80多万元;组织大型招标谈判11次,降低采购成本2.5亿元。特别是08年10月份,在国内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公司对已招标的原材料价格采取强制下降10%的有力措施,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约采购成本4000余万元。 “细”就是细抓成本增效益,实施“大集团战略,小单位核算”,各分公司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上下工序间实行成本核算,真正调动起了各分子公司的责任心和广大职工挖潜增效的积极性。各公司也真正从点滴节约着手,寻找一切可能有的效益。如电力公司采纳职工的建议,对工业园外区的路灯按照上下班时间分时关闭,园区照明用电成本下降一半以上。成立的供排水管理公司对各车间用水和排水全部进行市场运作,用一方水计一方水的成本,排到水处理厂的水按量收费,根据指标实行节奖超罚,直接纳入车间成本效益考核。 “深”就是深入一线抓现场管理,李建华董事长指出:“领导干部不是高高在上听汇报,而是要深入现场,真正从现场发现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指挥。”产品出现问题,车间主任要第一个冲向市场,深入到客户印刷车间解决问题;生产过程出现问题,无论多晚车间领导都要赶到现场,直至问题解决;华泰每一个新项目投产,集团领导干部都冲在最前面,干在最险处,发挥了表率作用。(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