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运动——向项目建设要能量 “不停产、不裁员、工人工资不下降。”华泰管理层对职工的“三不”承诺,体现出华泰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实力。当然,这一承诺的底气和勇气,也来源于公司高层对市场形势的预测和判断,以及在企业发展中应对困难的实践和经验。综观企业30多年的发展历史,华泰每一次大的腾飞都是在面临困难的情况下,集团上下坚定信心,不断扩大项目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最终才得以在下一轮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实现了企业的飞速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华泰一无市场,二无原料,靠手推车推销产品,靠给别人刷碱罐弄点碱液,渡过了企业发展最艰难的时期。1989年,国家治理整顿,紧缩银根,造纸行业市场疲软,许多企业都在等待观望。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华泰不等不靠,大胆投资650万元,增上新的纸机、锅炉和变电站三大项目。不到一年的时间全部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人均利税跃居全省同行业之首。1993年,整个造纸行业竞争激烈,中低档纸市场趋于饱和,许多造纸厂纷纷破产。通过对国内外市场深入调查后,华泰集团又投资5500万元一口气增上了热电、2400板纸和1760万吨纸机三大项目,又是不到一年时间顺利投产,使企业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1996年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华泰集团又投资近8000万元连续增上了文化纸涂布机、2640文化纸机、连蒸连漂等几大项目,这些项目的竣工投产,再次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了华泰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知名度。 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危机中蕴涵着机遇。面对当前的危机,华泰经过周密、全面分析,再次重拳出击,原来“小步走”的各大项目此时开始“跑步走”: 2008年11月6日,华泰与广东新会双水发电厂两年前签订合作意向的 “40万吨高档新闻纸项目”签署正式投资合同,标志着该项目开始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008年11月8日,华泰集团2007年初即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总投资56亿元总部林纸一体化项目推迟近两年后奠基开工,建设一条年产70万吨、世界一流的高档铜版纸生产线,资金已由国家工商银行批复通过,计划2010年建成投产,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50多亿元、利税8亿多元。 投资38亿元的5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建设安装速度加快,目前一期工程即将投产运行。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4.5亿元,安排就业1500人。 此外,07年11月份奠基开工的安庆林纸一体化项目目前也进入设备招标谈判和全面建设阶段。据统计,这些抓住当前钢铁、水泥等建筑用材价格下降,固定资产增值税转型等相关政策,以及人民汇率变化等增上的新项目,可为企业降低至少10亿元的投资成本,降低企业风险的同时,大大提升了项目的赢利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