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下的华泰生存法则系列报道之二 人文关怀——职工心暖自然热 08年《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华泰学习借鉴合资公司斯道拉恩索等跨国公司的工作模式,在职工的工作时间上逐步与国际跨国公司和现代企业接轨,改变了企业30多年来一直执行的“三班倒”制度,在当地率先推行“四班三运转”工作制度。在这之前,企业采用一周三运班的轮班制,即三个班组分别上早班、中班、夜班,每周倒换一次。这种倒班方式,容易使工人产生不适应性疲劳,轮班造成的疲劳长期得不到解除。实行新的工作制度后,工人每月的工作时间减少了一周以上,可以得到较充分的休息,不会使机体产生不适应性疲劳。对于管理人员也开始执行每天7小时工作制,每周实行双休,与大城市现代化企业看齐。工作和作息时间的改变,让职工真正体会到了企业的关心和关爱,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进入10月份,正当金融危机袭来,许多企业开始停产、放假、甚至裁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华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这时,李建华董事长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向职工承诺:不停产、不裁员、工人工资不下降。“三不”承诺让职工更加感受到了企业的温暖,同时,也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职工的忠诚度和意志力。 文化力提升竞争力。当前,全体华泰人正以一颗颗感恩的心,与企业同心同德、荣辱与共,团结奋战、共度难关。在化工5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建设过程中,工地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主动宣誓三个月不回家,吃住在工地,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增上了一条技术水平最高、建设安装速度最快的离子膜烧碱项目。 要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努力成为有责任、有操守、值得尊敬的企业。李董事长也常说,做企业就如同做人,做人就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要拼搏奋斗,奉献社会、奉献人民。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利国、利民、利业。在当前经济危机肆虐的严峻形势下,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保住工人的工资,让职工能够安定幸福的生活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最直接的体现。(本报记者)
|